壁花男孩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
《壁花男孩》改編自同名小說。這部片的編導Stephen Chbosky,同時也是原著小說作者。
記得當初上映時,片商強打裡頭有Emma Watson演出。不過片名看起來就像普通的青春電影,可能是不抱任何期待進影廳。那陣子聽到的都是好評。說這片並非普通的青春電影,有令人意外的結局,還蠻有深度的等等。
差點就要趕在下檔前去看,結果後來還是看了別的片子。
今天終於有機會看了這片。
前45分鐘讓我覺得跟一般青春電影的主題不會差太多,甚至出乎意料的光明,故事內容也很溫柔。就是風格文青了些,靜默的場景,跟褐色的鏡頭佔大部份。能感覺到男主角有什麼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,但就是他的經歷使然吧,只是個普通內向的文學少年。怪異之處,或許會在電影最後揭密,又或許是個裏設定,並不打算跟觀眾說明的。
正好奇剩下的60分鐘劇情怎麼發展。
本來以為相當快的時間步調,漸漸放慢。各種閃回和幻覺的出現率越來越高。
如同女主角拿來比喻他們這群的The Island of Misfit Toys, 故事才正要開始。
片中的重要插曲,大衛鮑伊的〈英雄〉
佈景跟衣著打扮,沒有手機與電腦。很喜歡明顯的90年代初感覺。或許是跟自己的青春時代重疊,就算是做作的場景和台詞,也騙走我不少眼淚。
交朋友不是為了可以有人陪自己出去玩,而是一種脫離孤單的歸屬感。
男主角跟他的朋友們,其實是一群非主流的怪咖。狂愛《洛基恐怖秀》的龐克素食者,家境富裕的慣竊,同性戀,生活放蕩與毒品。但在這部片裡,一切都被輕描淡寫,用溫柔,甚至很美好的方式去呈現。使人覺得,這只是一群善良的孩子。不過在青春期追求的與眾不同中,讓他們顯得特殊罷了。
故事的另一面,是男主角與他阿姨的回憶。
各種關鍵的語句,對應著現在與過去的不同情境。
記憶的片段,也為這片帶入懸疑感,讓結局多了份衝擊。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