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錫鎬|吃顆桃子:廚界異類的料理哲學與人生獨白

吃顆桃子:廚界異類的料理哲學與人生獨白
作者:張錫鎬(David Chang)
譯者:鄭煥昇
出版社:啟明出版
出版年份:2021
閱讀管道:自行購買(電書)
購書連結:讀墨TAAZE讀冊生活

因為《美食不美》知道張錫鎬,想看《吃顆桃子》不過是好奇。看完推薦才知道是多厲害的人物。兒時曾是高球神童,學生時代念的是與餐飲無關的宗教和哲學。家裡做生意這點倒是挺容易聯想到他說的「杯底茶葉」,即是「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的過往」,回憶錄必有段落。

離開廚藝學校後的兩份餐廳工作,在我看來簡直瘋了,完全無法想像那樣的生活,日子塞滿滿,剩做菜相關和睡覺。不過也和張的躁鬱症有關聯,專注是情緒的避風港。難怪會有厲害的人是被逼出來的想法,但其實是走鋼索般的生活。
這段也提到一些他對美食(美國餐飲文化)的看法,及想打破的傳統(引進新的觀念),藉此帶到後面講開店的過程。對於歧視和在群體格格不入的自卑感直言不諱,無論在美國或日本,在日常或餐飲圈。

桃福前兩間店的開店,從沒客人到熱門。菜單調整、銷售策略到團隊領導,好精彩也好戲劇化,尤其宴會上碰到瞧不起桃福的人,還有檔案室的遭遇這兩段。理想付諸實行不易,要有彈性的調整又不違背原則更難。都做到才得以成功,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運氣。

講完小心投資者合約陷阱,以及米其林星星壓力,接著是主廚們的大型美食節交流活動,再到小型的 Cook it Raw,現實與夢幻排排站。為事業奮鬥外,跟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小圈圈總是特別瘋狂也挺溫暖。不過回憶起來顯然有明顯的缺點與偏頗,不該抓著封閉的同溫層不放。

講到躁症發作,似乎情緒被帶起來,很難就此把書放下,真是恐怖。輕鬆的段落唯有與葛蕾絲相遇相處過程。
最後幾章節,桃福當年創新,慢慢從非主流變成主流,成為主流後要如何再有新意,又是一輪課題。還有張的改變,憤怒減少,漸漸從躁鬱脫出,本靠「怒意」往前跨,該怎樣找到新的動力與方向?從書中分享的經驗看來,走到此處,退讓不是服膺於現實,放下成見反而有機會找到新路線。

承認錯誤、檢討過往、看清面臨的現實,也為自己辯護。聊改變和成長的差異,最後再談鬱症。在《吃顆桃子》張錫鎬回顧身在廚界的過往,剖析自身變化和遭遇影響。後記提到疫情對社會的影響(英文原版受到疫情影響延後出版),設想十多年後的最好和最壞樣貌乍看有點跳,是也提供思考怎麼走下去的切入點。


(2022-02-05|twitter: #2022繼續讀
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